新闻中心
时间: 2024-12-14 20:28:10 来源:新闻中心
最近,城市街区里似乎接连出现了自发的“蘑菇效应”——只要一到出晴的日子,咖啡馆的露营椅就像是雨后蘑菇一般,在马路两边簌簌冒了出来。与此同时,商业园区里的树下长椅上,也斜躺满了观看自家毛孩子奔跑、社交的主子们。
在过往大众对商业空间的传统认知里,外摆区域通常只被看作是增加客座的外部延伸,商铺们总是大同小异地在空地上随意摆上几张椅子、撑开几把阳伞。
然而近年来DECO观察到,不少品牌似乎都开始愿意牺牲一点面积,以更友好轻松的姿态“邀请”人们走入。不论是利用室内灰空间与窗边吧台打破物理上内与外的连接,或是利用植物造景与室内外统一材料的手法,都力图在感官和情绪上大做文章,让空间无缝地向外“生长”。
为了找出街边“越摆越宽”的外摆还动了哪些小心机,我们分别和擅长不同空间叙事的裸筑更新与say architects聊了聊,看看设计师们是如何通过外摆讲述动人故事,又有哪些秘诀能让人们长久又舒服地待在户外。
今年9月,一间“城市客厅”出现在了上海淮海中路上的HAI550入口处。空间一反商场玻璃旋转门的常规设计,挺立的金属网帘移门像是两个垫肩把整栋大楼给撑开了。
来“家里”做客的人可以先在Block Beauty洗个手,沿着内收的漏斗切角不过数步,到“亭子间”买杯山池咖啡,再去往内里的展厅和朋友们聚会。
位于淮海中路上的HAI550。透气且高目数的金属网帘,给到内外空间微妙的“气流的流通”,让行经于此的人们立马可以感觉到宜人的温差。
通往内里空间的玻璃大门并未直直对着外部入口的位置,设计师希望当人进入一个灰空间里,有一些缓冲后再进入到一个室内空间。即,从街区到客厅,再到展厅。
而之所以选择在商业鳞次栉比的淮海中路后退一步,负责项目设计的裸筑更新创始人柏振琦认为,“这是一座城市格局的体现。”当风驰电掣的车辆在路中快速驶过,行人步履匆匆地跑过马路时,总会期待有一个舒服的空地可以“松一口气”。
他聊起8、9月份的上海正值雨季,有一次带朋友刚到淮海中路,天空便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接着,四散的行人纷纷聚拢在了HAI550的入口,也许是宽松的空间给予了人满满安全感,也许是判定暴雨一时也停不了,大家默契地把伞一收,转身走进商场游逛了起来。
一层空间内高低错落地垂挂着柱状灯管,在空间漫射出暖黄色的光晕,从外部远远望去,让人有一种“始终有一个地方为你守候”的安心。
虽然早在2021年上海安福路上的三顿半「into_the force 原力飞行」这一个项目中,柏振琦也曾将店铺的三分之一让渡给街道作为公共区域。但对于他而言,二者却是全然不同的尺度命题——
“一个是小街道的客厅,产品的体验与空间的设计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是一整部戏;而HAI550的客厅则是作为一段前言,是在为里面真正的戏剧搭建序幕。”
在安福路上营业了3年多的三顿半「into_the force 原力飞行」空间。一道巨大的格栅折叠门最大限度地打开了对外的界面,形成了后退的灰空间。(摄影:wenstudio)
白日里,墙边的翻折椅上坐满了候场的观众,即停即走的收纳长桌如套娃一般被层层拉出,重新组合拼接成为不定期更替的艺术展台;到了晚间7点后,开放的灰空间又为随机举行的演出、工坊、放映提供了无尽可能。三顿半就在这个自由出入的“社区路边”,与客人们一同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客厅”。(摄影:wenstudio)
而就在做完「原力飞行」不久,柏振琦发现家附近也冒出了许多后退空间,让上海熟悉的街区里多了不少停靠点。
不过在设计师的眼中,所有内外打开的技法与方式,不过只是一种工具罢了,“空间营造不是单纯靠技术造就的,也不是只要后退就有人会进来,最重要的是感官体验上的平衡,而设计师就是去把控度的人。”更具体来说,从空间比例、材质搭配到家具陈设、灯光引导,错一步都感觉不对。
其实,外摆的本质一直未变,它始终承担着“门面”的角色,是一个面向路人的巨大橱窗。
位于上生新所的Kolon Sport可隆1973的一层控制台。设计师将帐篷的结构运用到了室内设计中,店员通过篷布的开合,控制不同的功能吧台,让帐篷在咖啡出品、店铺收银、DJ打碟、收摊关闭等不同功能间快速转换。(摄影:wenstudio)
Kolon Sport可隆1973休闲区外摆。天蓬如帐篷一般撑起一方小小庇护所,模块桌椅的机能面料与室内保持高度一致,打开椅子的顶盖,可以存放客人的随身物品。(摄影:wenstudio)
位于杭州狮虎桥路的买手店phew,以“弄堂走步”的概念,将人行道砖铺设至场地内部,让外摆自然与街道连成一片,营造出一种“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到店里”的轻松感。一道老式轨道门栏后,线米,与开放吧台合围出一个天然的“小院儿”,就像过去家家户户的人也会搬出凳子唠些家长里短一样。
phew用人行道砖铺设的半开放灰空间小院子,自然地与街道融为一体。(摄影:Wang Minjie)
say architects的联合发起人单嘉男同时也是phew的主理人之一,他说这个概念并不是凭空出现,“就像phew是篮球空心入框的声音一样,空间里的所有设计也都是在回应儿时在弄堂里打篮球的记忆。”他回忆起小时候球场资源比较匮乏,自己和球队的小伙伴们总是在细细长长的弄堂里练习,大人们则是聚在各自家门口洗衣服,等到抖干水分后,再高高挂在探出阳台的龙门架上。
phew空间内部放置了四个“小房子”,分别承担咖啡、试衣间、仓库和卫生间的功能。胶合板的随机拼接、外挂的功能体块、拐弯抹角的房子形态共同建构了老底子的生活形态。(摄影:Wang Minjie)
而告别了“宇宙中心”的三顿半,则在上个月刚刚迁址到愚园路开启了风味探寻的新旅程。
如果说安福路版本的三顿半是敞开大门为街道让出了50㎡空间,那么三顿半2.0则是以木头与红砖的温润姿态融入了街区。上下两层的独栋小楼与一个宛如街心花园般的户外空间相连,室内外目之所及的材料都是由老船木、返航回收的pp罐子、再生咖啡渣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三顿半空间新的底色。
「三顿半空间 WITH SATURNBIRD」的主入口在一条小路凤冈路上,没有了安福路的人潮喧嚣,而是多了一份街道社区的烟火气质。(摄影:halfhalf)
空间所拆解的退役老船由楸木打造,曾经是一艘下南洋的捕鱼船,如果没有被回收使用,多数老船最终的宿命都是送去火电厂烧掉发电。
在设计师柏振琦的眼里,“木头上的痕迹都很诚实地在讲述过去的经历。”细细观看每一块木板,在靠近钉眼的附近的确都渗有黑色的油污,像是雾状的烟花盛放。但也因此,被机油与海水数十年浸泡后的木头性能变得极其稳定,恰巧很适合放置在户外。
回收的木板表面有不同深浅的颜色,诚实地向人们讲述了过去在捕鱼、捞沙时渔船所经历的过往,这些都是时间留下的痕迹。且每一块木板都是由柏振琦在回收时重新编码,再按区域拼接在新的空间里。
设计师坦言,刚接到这一个项目时的压力也很大,“安福路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一直想怎么才可以超越自己,心里隐隐有个答案,用木头,用木头就好了,而能返航的木头就只能是船了。”
在30多位拆船师傅历经7天的帮助下,老渔船的循环故事从珠海来到了上海,在以新的面貌重新停靠在三顿半空间的同时,也在现实中生动诠释了一次新的“返航”。
愚园路新店的大门同样向后退了一步。透过灰空间的玻璃侧门入口,可以直接望见户外的花园长廊。(摄影:TheoChuang)
为了遮挡从外部看向厨房空间的视线,柏振琦将外立面的木板做到了1.5m,而这一个位置正好向内吃了一块砖的距离,于是他随即基于街道尺度又放置了一排檐下座位,供客人停靠、休息。斜打在钢制天蓬上的灯漫反射出阵阵暖光,在店铺打烊的夜里也不会关闭,让过往的路人也有种归家的温暖。
三顿半愚园路店的沿街外摆,希望为城市里的行人提供一个永远都守候在这里的“小小庇护所”。
去年,say architects将办公室从写字楼搬到了钱塘江畔的马路边,为了主动和社区邻里发生关系,他们决定首先将自己透明化——
办公室外立面采用了高透的超白幕墙玻璃,暗色的人行道砖从街面被铺至门口。阶梯上错落生长的草本景观每天都在冒出新芽,与沿着立面绳索向上攀延的绿植连就成一片自然的原野,让过往的路人总会忍不住上前“打探一二”。
100*100的工字钢作为外立面结构的基础贯穿室内外,向外挑出的牛腿结合绳索,让景观植物顺着绳索攀爬生长,横向的钢管则预埋雾化喷淋。经历了一年的季节更迭,门口的植物已经从小苗沿着绳索攀爬到天蓬的高度了。
虽然设计企业开咖啡馆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我们不由还是好奇,为何会选择在没有自然人流的高速路旁开一家白咖夜酒的“hang bar 行也行吧”。单嘉男也直言,一开始其实没有抱着盈利的心态。
“来这边之后,项目上有一些客人也是先坐下喝了一杯,才开始跟我们发生了故事和合作。”
hang bar作为办公室的衍生,承载了展陈的功能。根据Hang(悬挂)的想象,四周的方钢及中央可升降的钢架框均作为了展览的关键,利用的结构实现悬挂陈列艺术,为空间带来无限的可能。(摄影:wenstudio)
而作为窗口,“hang bar”与办公室内部有一大一小两个“通道”相连,一个是员工日常小喝一杯的取餐口,另一扇大窗则满足了客人站在外摆区就可以清晰望见室内玲琅满目的模型。
即便旁边就是车来车往的马路,但客人们却幽默地将这里定义为“之江海边”,他们自在地躺在彩色沙滩椅上,看阳光映射下的树影流动着汇聚在一起,耳边则是车流驶过时一道道海浪拍过的回响。
目前hang bar慢慢的变成了上城区点评第一的咖啡馆,不久前,他们也“偷偷”拿下了隔壁空间作为餐厅、展厅,开启了新一轮的街道实验。
在近日say architects的线下开放日中,设计师将串联三个空间(hang bar、办公室、海好)的外摆走廊变为公共艺术展陈区域,并取名为“欢乐大道”。
聊到增加外摆的决定性因素,单嘉男解释品牌需要有一个承接功能——能够让人留下来。他回顾了say architects与nice rice的合作历程,“在我们为好饭设计的十多间店里并不是每一家都有外摆,这个设计需求始终是跟有无咖啡业态绑定的。”
nice rice西岸店的展台既是户外咖啡区的外摆座位,也是室内空间的商品陈列台。(摄影:Here Space形在摄影)
今年8月新落地的nice rice就坐落于行人与宠物交织的西岸梦中心。say architects以一条起伏的展台贯穿室内与户外,在上海滨江沿岸围合出一片“友好港湾”,并利用外摆展台流线性的高低变化,为小猫小狗创造了更多与人平视的景观座位。
say architects的员工们平时也会带宠物到办公室,他们发现宠物道视角与小孩类似,总是抬头看大人。所以大家通过改变地形与座位尺度的变化,以创造一种人与动物平等的状态。在nice rice西岸店的外摆港湾中,还增加了宠物挂钩与水碗,方便行人在遛狗中途可以短暂停歇。(摄影:Here Space形在摄影)
单嘉男说,最近旅行时常常会去的standby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是一间位于东京原宿的复合画廊,整体空间看起来像个巨大的混凝土盒子,一楼的咖啡外摆区没有特别设置座位。但由于周边密集地充斥着各类潮牌店铺,当人们身处其中时,视线会被沿街的外墙体块压得很低,被迫只能看到路上往来的人影,这时反而可以感受到一种闹中取静的松弛。
StandBy外立面。一楼空间有时会根据展览需求,被用作放置大型装置的场域。(图源StandBy instagram)
不同于上生新所一期紧密围绕生活方式而展开的户外社交体验,二期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随处可见层层叠叠的植物景观,且围绕内苑的街角花园增设了更多休憩区域。从楼上俯瞰整片园区,会发现树木并不是并排栽种的,而是让人可以在其间穿行。(摄影:朱润资)
毋庸置疑,随着非标项目在国内遍地开花,商业园区慢慢的变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里新的“公园绿地”,就算没有特定的消费目的,没事也会和朋友想去逛逛、吹吹风。
每次讲到社交商业,免不了还是会提及教科书般存在的曼谷The COMMONS。
不同于封闭的商业体盒子空间,设计师通过底层的大台阶与连通各层开放平台的楼梯外摆,在这座垂直花园里划分出大大小小的社交据点。人类能在不同错层间自由穿梭、散步,随地就能找到一块舒服的位置停靠休息。
The COMMONS分为四个区域:Market、Village、Play Yard、Top Yard。户外座位区除提供常规的桌椅外,还利用阶梯高地落差以及植物、卧榻、边桌点缀组合而成。(图源The COMMONS官网)
位于日本下北泽的BONUS TRACK,则是在利用店铺之间的公共空间,尝试创造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触点”。它本身不足1000㎡,由5栋两层楼房合围着一块狭长的院子,但却入驻着各种多元有趣的主理人店铺。譬如来自台湾的音乐厂牌“大浪漫唱片”同时售卖着CD与卤肉饭,“月日”销售着一切与日记相关的书籍与文具等等。
由于每家店内部空间不大,公共的街道上散落着不少临时的用餐桌椅。你们可以从不同店里买来可乐饼、苹果酒、咸豆浆,多样丰富的食物很快就凑成了满满一桌。到节假日或者周末时,BONUS TRACK会邀请租户一起策划主题活动,各家店铺也会在街道上出摊,阳光明媚的下午,这里总是座无虚席。
BONUS TRACK的场域不大,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常常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现代版商店街。(图源BONUS TRACK官网)
而聊到园区逐渐自然景观化,柏振琦笃定地说,好的外场空间一定要有可以“躲”的地方。成都大源中央公园之下的Regular·源野就是他心中的“外摆之王”,“源野本就是一个下沉的空间,由人、树、阳光、空气、水共同组合,这会让我感觉自己很安全,像是窝在这个城市里一样。”
Regular· 源野身处于一个市政公园的“地下”,中央以公共艺术空间作为核心连接点,依次延伸出北、东、西三座小花园,给人一种花园中造花园的隐秘感。
去年4月,他还为成都远洋太古里八周年设计搭建了一组临时装置“撇捺之间”。建筑的撇捺由三组碳化曲竹梁相接,以传统绑竹的形式配合钢铆接的节点彼此插接拼装。
20天展期结束后,装置并没有拆后即弃,竹梁用银色膜布重新捆扎后成为了坚固的竹凳,一部分留在了太古里的公共空间,另一部分则四散到各处再次循环利用。
“撇捺”并不是一笔到底的两条线条,在书写的时候存在笔锋婉转,在建筑的呈现里则是分为三段拼接,三段又可拆解为新的小件。(摄影:wenstudio)
其中的几组流通到了Regular·源野,被放置在了下沉阶梯正对的东花园里。在后来几次往来成都的时候,柏振琦也总是习惯和朋友去源野呆上一会儿,透过树枝、草木的间隙,静静地观看其他人也舒适地窝在城市的角落。
Regular· 源野最不缺少的就应该休憩放空的地方。各家门店的檐下外摆与花园的公共长椅连就成一片,于无形中消弭了商业与公共的边界。
让你印象非常深刻的外摆设计有哪些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扫一扫,关注我们